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只有很短的歷史,但卻有一個漫長的過去。心理學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學思想,哲學和宗教很早就討論了身和心的關系以及人的認識是怎樣產(chǎn)生的問題。古希臘哲學家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中國古代思想家荀子、王充等都有不少關于心靈的論述。
在西方,從文藝復興到19世紀中葉,人的心理特性一直是哲學家研究的對象,心理學是哲學的一部分。這段時期,英國的培根、霍布斯、洛克等人,以及18世紀末法國的百科全書派思想家都試圖糾正中古時代被神學歪曲了的心理學思想,并給予符合科學的解釋。
培根的歸納科學方法論對整個近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起了很大作用,霍布斯提出人的認識來源于外在世界,洛克較早提出聯(lián)想的概念,這都推動了心理學的發(fā)展。法國百科全書派的拉梅特里在《人是機器》一書中干脆把人說成是一架機器,這些雖然不免有機械唯物論的觀點,但都有進步意義。
19世紀中葉,由于生產(chǎn)力的進一步發(fā)展,自然科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科學的威信在人們的頭腦中逐步生根。這時,作為心理學孿生科學的生理學也接近成熟,心理學開始擺脫哲學的一般討論而轉(zhuǎn)向于具體問題的研究。這種時代背景為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奠定了基礎。
現(xiàn)代心理學是在1879年建立的。這一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在萊比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心理學從此宣告脫離哲學而成為獨立的科學。馮特是一位哲學家兼生理學家,他的心理學實驗室主要研究感知覺心理過程,所用的主要是生理學的實驗技術,所以他稱自己的這種研究為“生理心理學”,也稱為“實驗心理學”。
至今現(xiàn)代心理學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一百多年的歷史。在這期間關于心理學研究對象的討論有過幾次大的反復。較初,馮特認為心理學是研究人的直接經(jīng)驗或意識的科學,復雜的心理活動是由簡單的單元構(gòu)成的,心理學的任務就是把心理活動分解為一些心理元素。例如,對一本書的知覺是由長方的形狀、一定的大小、綠色的書皮等感覺成分相加而成的。
這種看法無疑受到當時化學發(fā)展的影響。化學采取了分析的方法,化學元素才不斷被發(fā)現(xiàn)。正因為如此,后人才把馮特的心理學體系稱作元素心理學或構(gòu)造心理學。馮特晚年還開展了民族心理學的研究,這是現(xiàn)代社會心理學的先導。馮特在萊比錫招收了歐美各國大批進修生,他們學成歸國后,分別建立心理學系和心理學實驗室,使這門新興的科學得到迅速推廣。
來源:國際學校網(wǎng) 本頁網(wǎng)址:http://m.cv666.cn/ap/xinlixue/4654.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wǎng)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nèi)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quán)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