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十多年執(zhí)教生涯的X老師,歷經執(zhí)教公立普通小學、名校和私立雙語學校,難得的經歷讓她閱盡不同家庭和孩子的求學悲喜劇。本文中,她一針見血地剖析了三類學校利弊、四種階層家庭教育訴求和“通病”,在她看來,學校教育只是錦上添花,家庭教育才是根本。
在文章的訪談部分,這位老師還分享了自己的家庭教育經驗:不雞血的孩子,如何在三年級之后逆襲。
“爸爸真棒”較后要強調一句,本文只是X老師的個人經驗之談,我們也不完全認同本文的觀點,但我們覺得這樣的討論也很有啟發(fā)性,所以且來拋磚引玉。
公立名校
公立學校的優(yōu)點
公立“名校”在學術及教學上的專業(yè)程度應該是超過雙語學校和國際學校,尤其是中文、數(shù)學。英語教學除外。
與之相關的,我所見的一個令人十分意外的一個結果就是,公立“名校”的孩子可能更善于進行深入思考。我認為因為思考需要使用語言,母語不夠強勢則無法支持深層次的思考,而公立學校的孩子普遍中文基礎更扎實。
公立學校的缺點
公立的缺點則正如大家所詬病的,就是統(tǒng)一模式、“洗腦”和應試教育。
“站一定要兩腳并攏,甚至到上廁所、喊報告怎么喊,都是要統(tǒng)一的。”
教育部提倡減負之后,“快樂教育”也成了家長擔憂的一個狀況,事實上,公立教育不會是大家所誤以為的“快樂教育”,什么都不教了。
“快樂教育”只是喊喊口號,學校通常有兩張課表,貼出來的是一張,真正上課的是另外一張。學校仍然十分看重教育質量(學生成績),因為合格率、優(yōu)良率是教委評判學校和校長的主要標準,因此有雄心的校長會想盡辦法抓成績。
公立名校崛起的真相
一些老牌的名校,進去的孩子或者是買了很貴的學區(qū)房,或者就是很硬的條子進去的,家長群實際上已經做過了篩選。
這些孩子在選擇初中的時候,也有自己的門路,畢業(yè)時報出來的錄取名單,通常進名初中的很多,但中間很大概率,是家長已經鋪好了路,但較終的效果就是為小學增光添彩了。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名校要面試家長的原因。
菜場小學
"菜場"小學差在哪里?家長群!
在上海家長口中,沒門檻大家都就近入學且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讀占很大比例的小學被稱為“菜場小學”,簡稱“菜小”,菜小與公立名校的主要差別在于家長群,周邊環(huán)境不好,但是老師未必差多少。
雖然不是絕對的,但的確有一部分這樣的家長基本放棄了教育(比如課后補習,或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花費的那部分額外教育),但這些孩子也并不是完全沒有機會。跟美國的底層公立學校相類似,對于菜場小學的尖子生,也就是所謂的 “雞頭”,學校也能提供不少資源和機會,他們中也有人能考進較好的初中。
雙語學校
雙語學校的優(yōu)勢和危機
民辦雙語學校硬件好、名氣響,教出來的學生英語好、思維活躍、反應快,但是中文不夠扎實,相比公立的孩子可能欠缺深入思考能力。
雙語學校里文化類課程包括歷史、人文掌握得很好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公辦學校轉過來的,本校培養(yǎng)的孩子可能會覺得英語是母語,中文不care。不過這種情況近幾年也得到重視,有所好轉。
因為民辦學校是市場化地運作,所以家長很多來自中產和“暴發(fā)戶”。學校經常會碰到挑刺的家長,挑的“刺”主要有軟硬兩方面。
中產家庭對學校的疑慮:一般是因為課程;
——比如覺得老師上課沒上到位,孩子沒學到什么,會對老師教學提意見;
而“暴發(fā)戶”更關注:孩子的感受,會挑一些硬件方面的刺;
——比如“我孩子不能睡八個人的宿舍”,“你們這個柜子甲醛超標”,“不能讓我的孩子掃地”…
民辦雙語學校還可能面臨一些不確定的生存危機。
——比如有些學校一旦資金鏈斷裂的話,就會朝不保夕。當然有政府背景或者雄厚財力支持的不在此列。
學校教育是錦上添花,家庭教育才是關鍵
從學校來看,如果將學生按家庭背景及收入來劃分,大致可以分為:
——高凈值人群:所謂“有錢人”,企業(yè)老總、暴發(fā)戶、權貴等。這類學生通?赡懿怀钸M不了好學校,但家庭教育不一定就好。
——中高產:這些家長多數(shù)以企業(yè)高管為主,年收入大概在五六十萬以上。中高產的孩子父母都受過比較好的教育,有一定的教育理念。孩子比較溫順、聽話,善于探索。
——中產:達不到中高產的收入,但也有穩(wěn)定的工作和一定的收入。平民的孩子是較焦慮、較努力、較辛苦的一批。一周幾乎排滿了各種課外班,沒有一天是空的,天天都在外面學。
——低收入家庭:父母受教育程度通常較低,很多屬于自己不教育,但是要求政府教育。
各個階層的孩子之間的確存在很大差別,我經過十多年的教育實踐,較大的感受就是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只能是錦上添花,不能起到一個根本性的轉變。
各階層教育的問題
高凈值家庭:孩子樣樣都行,但家庭教育不一定就完整
這類孩子較常見的問題是:家庭教育不完整,孩子缺少管教。
中高產:真正精英教育較可能出現(xiàn)的地方
不過真正的“精英教育”還是存在的,只是不在所謂的“上流社會”,而是在某些中高產家庭。因為父母具有高學歷,重視家庭教育,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目標。
中高產家庭教育問題: “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但不是說所有中高層階層家庭都能把孩子培養(yǎng)得有學識有涵養(yǎng),精英教育通常會出現(xiàn)的問題現(xiàn)在大家也經常談及,那就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有些孩子非常聰明,但他只為自己的利益和目標驅動,做事情喜歡走捷徑。為了完成任務,會挑較方便、較容易的方式做,并不享受過程,只想盡快達到目標。
低收入家庭的問題:被迫放棄教育
和上面反差較大的,就是低收入家庭,說得絕對些,他們的確已經放棄了教育,因為他們“教育了”也看不到前程,是社會迫使他們放棄了教育。
這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一方面,家庭結構也不穩(wěn)定,這些家庭離婚率非常高,家庭結構也很復雜;
另一方面,父母根本沒有能力教育,他們不具備這樣的生活狀態(tài),缺少教育的意識和理念,打孩子就是唯一的教育。
中產家庭的孩子:學習的內驅力比較強
在兩種極端中間,是人群較廣的中產家庭。這些孩子通常就近讀公立學校,中間不乏從菜小成長出來的孩子。
到底哪些家長較焦慮?他們在焦慮什么?
所以從我的經驗可以看出,如果家長有對的教育方法,或者孩子學習能力非常強,家長在教育中不需要那么焦慮,但事實上,不論你去哪個論壇或社群看,都能看到大批焦慮的家長,并且以中產階級及以上家長居多。
三種情況的焦慮和應對
為什么呢?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家長認命了,接受現(xiàn)實,決定就走華山一條道,該努力就努力,該吃苦就吃苦,家長陪著孩子一起;
第二種情況:孩子成績一般,可家長沒時間陪伴,又希望孩子讀名校,因此而十分焦慮;
第三種情況:家里挺有錢,可是孩子學習成績很爛,也在變著法子想讓孩子讀名校。
本質上,這三種類型全部都是奔著名校去的,因為他們明白讀書未必有用,但是學歷很有用。
三種情況都會有相應問題:
在第一種類型中,家長陪伴孩子一起吃苦,認定教育一貫制的,一般能取得不錯的結果。但問題可能在于他們沒有遵循孩子的一個發(fā)展規(guī)律。以至于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時候會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學,沒有人生目標。
第二種情況孩子成績一般、內心較焦慮的家長要放松心態(tài)。
我給三點建議,那就是:承認現(xiàn)實、加強親子溝通、更注重自己成長。
首先承認孩子就是一般人
不能強求孩子一定要讀名校,一般的孩子就讀一般的學校,必須要接受這個現(xiàn)實;
是在親子溝通上下工夫,不是在學業(yè)上下工夫;
是在自己的成長上下工夫。
讓孩子看到父母的努力,家長自己成長了,孩子也會模仿。如果家長對自己的發(fā)展和成長沒有任何規(guī)劃,一心一意撲在孩子身上的話,很容易引起逆反。
較重要的是要克制住自己的焦慮,不要把這個焦慮傳遞給孩子。要在孩子面前放一把草,引誘他永遠追著往前跑,而不是給他壓力。
第三種情況多數(shù)出現(xiàn)在“土豪”家庭。土豪有很多種選擇。一個是出國,直接走國際路線;還有就是大量地請家教,努力把孩子的成績提高上去。但是土豪們可能較需要面對、卻是較不愿意面對的現(xiàn)實,就是他的家庭問題。
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