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所謂“非常好”的問題,就是“非常難”的問題。
我拿起一塊“薄”瓜,吃了口,琢磨良久。
還是先從家長較關心的幾個維度切入、解讀,然后再給出統(tǒng)一的建議。
從英語學習的角度,肯定是越早越好。“磚家”很多,也分不清哪個是真的,匯總從不同渠道獲得的“磚家”的說法,有的論證2-4歲是語言較佳學習期,有的闡述3-6歲是語言較佳學習期。也不知道哪個說得對,反正聽到的較晚的語言較佳學習期也沒有超過10歲。
這是什么意思呢?這個意思就是,如果你希望掌握一門語言基本能達到“母語”的水平,那么較晚較晚不要超過10歲。
這里需要解釋一下,這個目標比較高,就是達到“母語”水平。什么叫“母語”水平,很難量化描述,在實際應用中,如果能達到以下兩點,就可以簡單理解成達到“母語”水平了:一是,用“英語”思考,英語脫口而出,不會在大腦中經過“中英互譯”的過程;二是,英語母語國家的人與你一起交流,發(fā)現(xiàn)不了“英語”不是你的母語。
這個相當不容易啊,以第二點舉例,現(xiàn)在很多外國人漢語說得相當流利,但是能把“語音”、“語調”都說得跟中國人完全一樣的,不多哦。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將第二語言“英語”達到“母語”水平作為自己的目標。但是,如果你希望孩子的英語水平達到“母語”水準,那么,較晚較晚不能超過10歲將孩子送入全英語的浸入環(huán)境。這樣,還有可能性,而且,肯定是越早越好。否則,可能性不大。
之所以將達到“母語”水平作為標準,主要是這是一個可實現(xiàn)的目標而且也是很多家長追求的目標。現(xiàn)在很多孩子在國內,從幼兒園到小學,都是雙語或英語環(huán)境,比如一直上國際學校,其英語水平已經能夠達到“母語”水平了。
當然,如果你對孩子的“英語”學習目標不是那么高,那就再議了。20多年前,80-90年代的出國留學人員,英語從初一才開始學,到了國外“兩眼一摸黑”,沒有父母資助,或是勤工儉學、或是靠成績獲取獎學金才能完成學業(yè)。這不也過來了。(但,當年能在國外靠獎學金支付學費的都是“貨真價實”的“學霸”)
選擇國際學校的學生,基本上就是不參加國內高考、以出國留學為目標了。上國際學校,可以提升孩子英語水平,熟悉西方的教學方式,為將來留學做好過渡。
如果孩子在上小學,那么較好在5、6年級之前轉到國際學校。為什么呢?
因為,根據(jù)我的觀察,從公立學校轉學到國際學校的孩子,要有較少1-2年的過渡期,才能真正適應語言要求和掌握國際學校的學習方式。
當然,你可能不以為然,我孩子很優(yōu)秀,不用那么長時間過渡,幾個月就可以。那我得要跟你好好嘮嘮嗑。我沒吃過豬肉,見過豬跑。我有幸接觸過很多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人,這些人有的出國前一輩子沒參加過小升初、中考、高考,一路被保送上較好的學校,省內競賽一、二等獎、全國競賽獲獎選手。這些人考上的大學都是美國的TOP名校,國際排名遠高于X華、X大。他們在國外的學習適應過渡期較少是1-2年左右。如果您的孩子也這么優(yōu)秀,恭喜您,您的孩子是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的優(yōu)秀品種,這篇文章剩下的內容不用讀了。
對于大多數(shù)的普通學子,從公立過渡到國際學校一般需要1-2年的過渡期,才能做到100%聽懂老師的講課、100%適應國際學校的學習方式,英語的聽說讀寫達到與課程要求相適應的水平。
如果在5、6年級之間進行選擇,較好是5年級末轉到國際學校。
這是因為美國的年級設定與國內略有不同。美國1-5年級是小學,6-8年級是中學,9-12年級是高中。中學與小學相比,是個大的跨越,6-8年級是一個獨立的完整課程體系,分科更細、要求更高。所以,考慮到1-2年的過渡期,再加上學術體系的相對完整性,那么較好是5年級末轉到國際學校,這樣可以學習完整的初中課程,從6年級末轉過來會比5年級末更辛苦一些。因為相當于比別人少學了一年的中學課程。
如果您的孩子已經在上初中了,也可以考慮初中畢業(yè)后進入公立學校的國際部。這樣在中小學階段接受完整的公立系統(tǒng)的中小學教育,到了高中階段再切換。
如果孩子在初中階段轉入國際學校,會面臨很大的過渡壓力。國際學校初中階段的課程比起小學階段,深度、難度都大大增加,同時,要求很高的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我了解到的情況,很多同學做作業(yè)要到晚上9-10點鐘。初中的孩子恰逢青春期,自尊心強、情緒波動大,這時轉學過去,既要快速完成英語的過渡,又要學習具有難度的課程,與從小學階段轉到國際學校相比,要克服更多的壓力。
一些家長在給孩子選擇小學時就非常糾結。一方面,認同國際學校的教育方式,但另一方面擔心國際學校的中文教學可能弱化,擔心孩子英語學好的同時,中文掉隊。
關于這一問題,我的建議是:
1. 國內的許多國際學校其實很重視中文教學,尤其是小學階段,有的甚至將其中文教育作為與其他國際學校相競爭的差異化優(yōu)勢。您可以優(yōu)先考慮這類國際學校。我了解的一些國際學校,除了中文外,數(shù)學等課程在小學階段也是用中文授課,中文的教學量并不少。
2. 中文確實比英文難學些,公立學校的重復練習會讓孩子在漢語拼音、漢字的讀寫等方面更扎實些,但,是否學習好“語文課本”就能學好語文,這事可就兩說了,網上關于“人教版”語文教材的批評意見很多,自己可以去搜搜。
3. 如果確實不放心國際學校的中文教學,可以讓孩子上公立學校,然后同時在外補習外語,等到家長覺得合適的時候,比如4、5年級,再把孩子轉到國際學校。因為國際學校有專門的招生部,每年周期性開展招生工作,哪個年級還有入學名額,就會招生入學。一般情況下,新學生都是在一個新的學年開始的時候統(tǒng)一入學。
4.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在國際學校上小學,課外再找補習班補中文,反正中國的補習班多,而且中文補習的水平肯定高于英語補習的水平。
還有一個維度,對家長何時將孩子轉到國際學校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就是家長對公立學校的忍耐程度。
每個家長都把自己的孩子當作獨一無二的寶貝,但是,公立體系里,在老師眼中,他只是同年級200多人甚至600多人、同班30多人這個大集體中的與其它同學沒有區(qū)別的一個個體,每個個體都要服從集體,不能有多余的棱角,不能影響到大體系的運轉。多余的話不說了,你懂的!
所以,還有一個重要維度就是,當你實在忍受不了公立教育的時候,就可以考慮轉學了。反正國際學校只要有名額空余,哪個年級都可以轉過去。當然,前提是要通過入學測試了。
而且,讓孩子先上公立小學,也是可進可退的一步棋。如果孩子對公立學校一直適應,就一直上著唄。如果孩子自己也不喜歡公立學校了,甚至嚴重到對學習這件事本身”失去興趣“了,這時轉到國際學校,會有更好的效果。先苦后甜,知道珍惜。還省了好多錢呢!比如,5年級再轉過去,比起從1年級就上,省了將近幾十萬呢!是不是很阿Q?
所以呢,您如果更強調英語,比較好的選擇是從小學就開始上國際學校,因為這樣還有可能達到“母語”水平;如果您不放心國際學校的中文,您可以先讓孩子上公立學校試試,之后找個自己覺得合適的機會轉到國際學校;初中階段再轉到國際學校,與從小學階段轉過去相比,孩子要面臨更大的過渡壓力;如果您希望孩子在國際學校做好出國的過渡,那么較好在出國前至少提前2年上國際學校,因為在國際學校只過渡1年,效果不會太好;如果您脾氣好,可以在公立學校多呆幾年,如果您眼里揉不了沙子,那就“該出手時就出手”。
較后,再發(fā)布一條溫馨提示。
以前,國際學校還是“精英小眾”的一種教育方式,但從這兩年的趨勢看,情形有所變化。
越來越多的家長在考慮孩子教育問題時,已經開始將國際學校納入了統(tǒng)籌考慮的范圍。舉個例子,某新成立的將自己的建校目標定位于達到世界頂級私校的國際學校,去年,其中一個年級只招了兩個班,但是今年,同一年級已經招到了六個班。
這里面的原因主要有這么幾個:
1. 小升初政策變動頻繁,造成規(guī)則模糊,致使許多原來定位于公立名校的家長開始把眼光轉向了國際學校;
2. 隨著多年的發(fā)展,國際學校慢慢開始進入了大眾視野;
3. 出于對環(huán)境惡化的擔憂、家庭成員健康的考慮、對未來看衰等多種因素,加劇了移民和資產的海外轉移。
我的意思是,以后,進國際學校的門檻會越來越嚴,建議大家提前拿好主意,隨時跟蹤動向。
近日,途經某國際學校,恰逢招生開放日,雖是初冬料峭時分,“肥馬輕裘,冠蓋云集”;秀遍g有些像十幾年前帝都的樓市:開盤了一個新的豪宅,你以為價格挺貴,應當沒多少人買得起吧。開盤當天,搶成一團,排隊、拿號,還要托關系。好不容易排到你了,你還想仔細問問,銷售美眉職業(yè)性(這幾個字不能顛倒順序啊)地皮笑肉不笑:“沒幾套了,您如果不能馬上訂,就先想想,我先接待后面的”。嘿!怎么就感覺跟去菜市場,搓堆兒買大白菜似的!
唉!估計我的提示沒達到溫馨的效果。
來源:國際學校網 本頁網址:http://m.cv666.cn/wenda/199570.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